疫·温州 | 战“疫”众生
转载本刊原创文章需支付稿费
详情联系文末邮箱
作为浙江形势最严峻的地区,
温州再一次将“不等不靠”
这一沁润在骨子里的精神进行了诠释
“
谁都不曾想到2020年的农历伊始会以这样的方式呈现:没有人头攒动的闹市、没有熙熙攘攘的人流、没有缤纷绚烂的礼花……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阻击战就这样在城市各处打响。坚守、勇气、无私、大爱、责任……形形色色的关键词在温州城的众人身上呈现,但最终都汇聚成为守护城市的磅礴力量。今夜缘何感动,又为何彻夜难眠?或许只因那些大灾之中温热的灵魂,他们虽然平凡,但为这片土地、这些人贡献着力所能及的善良与美好。
”
文/
胡阳+佳颖
2020.02.20
疫情突起
1月23日除夕前一天,退休在家的老杨和往常一样以江边晨练开始了新的一天。沿着市区瓯江路前行,还碰上了几个熟人,打过招呼,他正想着明天儿子一家就要从北京回来,年夜饭还需备些菜品,除夕当天菜价估计还会涨。
身上带着的收音机播放着新闻:“记者从浙江省卫生健康委获悉,1月21日12时至1月22日12时,浙江省新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5例,其中宁波3例、温州2例。”关于“新冠肺炎”的消息让老杨心中有一丝担忧,尤其是昨天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如果感觉到身体不舒服,就不要春运出行”的建议让他觉着这个春节可能不同以往,起码不会像往常那么热闹。是时,江边晨练的人依旧不少,而戴口罩的人十里仅一。
疫情前后的温州鹿城区解放街(摄影/上图:朱迪 下图:方言)
在义乌做裤袜生意的王兴达(化名)今年收工比往年都要早一些,18日回到温州,每天生活便清闲下来。除夕前一天,他的一个微信群密集发声将其从睡梦中唤醒。那是一个转销群,而消息内容大都与口罩相关。他看到,三层的医用口罩平日里只要2毛钱的成本,如今拿货价已经涨到1块7了,而第一次接触的新名词“N95”早已售罄。“这次的病毒似乎比想象的严重”,他这么考虑着下了2盒订单,“100个口罩给家人用应该够”。他的这个决定让他们一家在过年前不必到处找药店买口罩,而到了大年夜那天,几乎所有的药店和医疗品商店都挂出“口罩缺货”的手写牌子,那些正规的口罩生产商也正在优先为政府和医疗机构供应。
截至1月25日,浙江省疫情通报显示温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为18例,26日为32例,27日为60例,而28日突破百例为114例……此时,再也没有人将此次疫情只当作冬日里的一个“喷嚏”。
数据来源/丁香园
1月29日,温州市副市长汤筱疏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确诊人数猛增与武汉返温的人员基数大有关:“在武汉经商、就学和务工的,有18万温州人。”武汉1月22日宣布封城,事实上,在1月23日至27日5天,仍旧有1.88万人从湖北特别是武汉到达温州,平均每天有3600多人。
自除夕后,老杨就决定不再出门锻炼,和许多同事、朋友一样,原本定于今年初二和初六的新年酒和团拜酒也都取消了。截至2月2日,温州餐饮企业春节期间已退订20.5万桌。对于有春节吃正月酒风俗的温州人而言,往时过年的一席难求,在这个正月里已然不见了踪影。
位于温州市区公园路附近的金川角是一家档次适中的老牌酒店,正月伊始老板金育林依旧走进店内,只是他的眼神有些惆怅。除夕前到初八原本订单已经爆满,但受疫情影响,所有订单全部退订,酒店储备菜也都廉价处理。“原材料龙虾进价三百多一只,处理价一百块就卖掉了,一只龙虾都要亏两百。我的两家酒店加起来损失了三百多万的利润。”而金育林并非孤例,市区多家温州饭店都以五折甩卖海鲜等原材料。
温州鹿城区西城路(摄影/方言)
防控升级
1月31日晚,温州市全面实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25条”紧急措施,涉及人员管控、交通管控、生活必须场所管控等各个方面。在这份举措中,有很多是针对普通市民的规定,比如不串门、不聚会等。
“宅家”是预防新冠肺炎的关键所在,网络上趣称这是十几年来春节时光难得的团聚,没有酒局饭局,多了关怀和静谧,但事实上没有一个留守的人是容易的。
温州市鹿城区解放路一巷口(摄影/方言)
2月2日,温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发布6号通告,其中一条如此注明:“全市每户家庭每两天可指派1名家庭成员出门采购生活物资。”这是防控新冠肺炎的必然举措,可能也标志着近年以来中国各地“通行证”最多时刻的到来。
“每户每两天可派1人出门采购”的“最严”管控措施出台后,温州各大小区迅速行动,连夜赶制通行证发给居民,并严格实施出入登记制度限制出行。图为温州仰义街道生活物资采购通行证。(图片来源/中新网)
在市区欧洲城的沃尔玛超市,小戴一家正在采购。相较于去菜市场,年轻的家庭成员更倾向于到超市或者便利店采购商品,因为价格涨幅较小,环境比较干净。
“最缺的应该是肉包、速冻商品吧,几款好吃的速冻包子和饺子都没有了,方便面袋装的不多,只能选择盒装的。”新鲜蔬菜和水果是小戴一家出行必须采购的,虽然价格有所上涨,但他们并不在意,倒是长长的队伍让人等得心焦,海鲜和子排价格上涨较大,不过在这特殊时期,他也表示能够理解。
而在瓯海区的首府壹号院小区外,这几日都有一辆特殊的黑色大车停在门口。这是温州市现代集团的平价社区送菜车。郑东升是该小区的一名物业管家,每天下午3点前,他负责将自己管理的2个单元楼需要订购的用户做个统计,“一袋搭配齐全的蔬菜50元,大米50元20斤,肉类100元3斤,预定的业主不少,这样就能更好地减少出入人流。”
在这孤独的日子里,有着许多暖意和方便的举措连接着人心,让大家不会成为孤岛,生活方式的改变只为明日春来更好地相聚。
温州鹿城区广场路一巷弄口(摄影/方言)
同样在2月2日,温州市9个高速口宣布封闭,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乐清、瑞安、永嘉、泰顺等各个县(市、区)宣布对外交通一律暂时关闭。事实上,在温州各地域“封城”之前,省内外不少地区也对温州出行者实行了管制。
今年40岁的餐饮店的老板陈康乐(化名)是在农历年前从温州驱车前往江西探友的,却不期而遇了一段14天的孤单旅程。被困三清山服务区3天、入村酒店拒绝进入、啃泡面到口腔溃疡、被不断地举报盘查……他的经历显示了各地对疫情管控不可谓不严,而对于湖北及温州的出行者防控尤甚。2月4日,陈康乐再次被带到上饶高速附近的卫生院检查。“测体温、验血、尿检……我所担心的是能否能回到温州,现在只想回家。”听了他的担忧后,当地卫生院院长为其出具了一份健康证明,并告之这样其他地方应该会放行的。“之后该院长亲自开车,他的车子在最前面,我的车在中间,后面一辆是警车。车到了上饶高速口,他们停了下来。”车子的尾灯拉出一条氤氲的光晕奔驰在迷雾蒙蒙的回温高速上。
温州鹿城区城西街口(摄影/方言)
一线作战
当少数人为“宅家”而抱怨时,却有一些人连团聚亦为奢谈,他们背负使命,独自上路,为远方的病人贡献力量。
1月25日凌晨3点,天边尚未泛亮,空荡荡的温州城格外寂寥。温州市人民医院感染管理质控中心常务副主任吴红梅拉着小小的行李箱,向武汉出发了。从居住小区到接送车辆的停放地有一段小小距离。爱人一路跟拍,录制小视频,待她坐上了出发杭州的汽车,挥手告别,祝福她一路平安。
相较远赴武汉而言,温州更多的医护工作者留在本土,守护着地方群众的平安和健康。1月25日武汉市“火神山”医院开工建设,而在温州的瓯江口新区,一座温州版的“火神山”医院也正在开足马力加紧筹备。
1月31日上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院长沈贤在瓯江口院区启用的军令状上郑重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一周时间,7天!这是沈贤脑海中烙下的一个期限,也是他向上级领导许下的郑重承诺,但此时的院区房间都还是“空壳”,如何从无到有,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流程设置、人员配备、病房设置和抢救设备投入,都是他急需解决的问题。
图片来源/钱江晚报
1月31日,温州市卫健委被授权开展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瓯江口院区启用前的相关许可工作。卫健委政务服务窗口在抗击疫情期间专门开通了24小时全天候服务的卫健政务平台,并且通过“非接触式”线上办理、确需到现场的上门办理、专人对接负责等方式,让医护人员随时随地完成审批事项,大大加快了相关许可的审批流程。(相关资讯:疫情防控建设用地保障)
面对春节期间医院设备项目尚未开始招标,交通受限等难题,温州市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一路“开绿灯”,启用紧急直接采购模式,解决了设备采购的难题。土地储备中心、市城投集团,临时开放了老党校停车场,供来回瓯江口院区和学院路院区的医务人员停车。市交投集团每天特别开设了三辆车,往返瓯江口院区和学院路院区,用来运送医护人员和物资。(图片、资讯来源/温州新闻网)
CT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重要标准,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瓯江口院区尚未办理放射诊疗许可证。按照常规,许可证法定办理时间是20个工作日,但温州速度将办理时间缩短到2天。市卫健委政务服务窗口于2月2日上午,通过线上沟通,将材料收集过来之后,由专人根据目录梳理,指导补充材料,当晚,就将材料发给专家技术审查,2月3日上午,窗口工作人员带着电脑、打印机、拍摄设备到现场查勘,当天下午就出具了电子版的放射诊疗许可证。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瓯江口院区2月4日试运行,2月6日开出两个病区,正式接收患者。3月10日,该院最后5例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这座在7天内完成改造,共运行34天的“临时战场”顺利完成使命。(图片、资讯来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包括温医大附二院瓯江口医院在内,温州全市共有10家定点收治医院,8家后备医院,床位总计2138张,一线医务人员1600多人,第二梯队540名医护人员随时投入。2月3日凌晨1点多,市急救中心急救医生林金平,已经接连转运了11位发热病人。此时的他,刚结束上一趟任务,正靠在单位大厅的角落,趁着急救车需要消毒的一点空隙,休息一下——而一坐下便沉沉入眠。10分钟不到,新情况将他唤醒,急救车消毒完毕,他又起来去转运下一位发热病人。
去隔离点、接病人上救护车、观察生命体征、根据不同病情给予不同的处理,必要时上吸氧设备,把他们送到发热门诊或是定点收治医院……一天中,林金平反复做着上述工作。对他而言,这些工作不是重复。每接到一次通知,每转运一位病人,都是一个新的开始,都需全力以赴。
民间驰援
温州,作为有名的侨乡,在外温籍华侨、海外温商分布在世界131个国家和地区,有68万人之多,在与温州共同抗“疫”中凸显了温州特色。
为了能让海外华侨捐助的防疫物资及时运回温州,温州市拟包机从意大利罗马将侨胞筹集的防疫物资直运回来。(图片来源/澎湃)
新西兰温州同乡会会长吴恬田在温州疫情爆发初期,就于新西兰医院努力调度,筹集8万个医用口罩和3万副医用手套定点支援湖北县级偏远医院和家乡温州医院,同时通过朋友圈发起募捐,共有百余名在新西兰的温籍侨胞参与行动。
2月4日,正在意大利出差的温州城建集团负责人一行,因为多趟中国航班被取消而辗转到罗马,遇到了为无法发送防疫物资回温而发愁的华侨。尽管个人携带入境物品有各种限制,但是温州城建集团董事长汪一新决定精简随身物品,“多带抗疫物资,能带多少带多少。”城建集团一行人齐上阵,成了兼职的“搬运工”,硬是搬运了十三件抗疫物资回国。
有多年贸易经验的胡珊珊,通过微信远程指导,通过旅行团通道,运回埃塞俄比亚温商们捐助的防疫物资;意大利华侨傅勇克,一个人,103件行李,从米兰带回当地侨胞捐赠的10万个口罩、2000多件防护服,他的托运单,被称为“史上最长托运单;在阿联酋迪拜的周东伟,一个人领着4个孩子,9大箱防疫物资……
遍布全球的温籍华侨和海外温商将物资寄回甚至“人肉”背回国内。(图片来源/中国网温州)
据温州市委统战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月17日,累计已收到温籍华侨捐赠的869.54万只口罩、8.9万套防护服、13353副护目镜、4607支体温计等抗疫物资,以及390.22万元善款。
这其中,还有一群“高温青年”的努力。疫情发生以来,一份名为“驰援温州行动”的网文刷屏了温州人的朋友圈,这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上万名自称“高能”“有温度”的温州籍青年们自发在线上集聚起来,为筹措“抗疫”物资群策群力的一场行动。
“驰援温州行动”宣传海报(图片来源/百青汇)
作为活动发起人之一的倪考梦,单单一天就通过两百多个微信申请,所有报名的青年根据意愿会被拉入认捐组、货源组、鉴定组、物流组、协调组、媒体组等十余个不同的微信群。这些人平均年龄三十岁不到,其中有青年企业家、物流外贸从业人员、海归留学生、医生护士、温州公益组织志愿者等。
志愿者按照不同组别分工,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图片来源/人民网)
他们各各身怀特长,在抗疫中各显所能。王科,是温州爱心屋网络公益宣传服务中心理事长。她懂慈善法,擅长组织捐款,是认捐群组主要参与者,负责线上筹集资金。黄宇妩,是温州市中心医院感管科负责人,对医用物资非常熟悉,是“鉴定组”成员。周帅胡琪曼夫妇,拥有二十多年的国际物流贸易从业经验,是物流报关主要协调者。1月27日,一位旅居巴西的青年温商联系上行动小组,想要捐赠了7.5万只N95口罩,却不知如何报关。周帅辅导其完成所有报关手续。
为了使整个捐赠流程更为公开透明,在行动小组的“捐赠日记”里,每笔捐款捐物的数量、来源、去向等关键信息都被一一记录,在网上公示、接受监督。而这些数据,又是由一位精通计算的大学计算机专业老师帮忙计算完成的。
此外,温州肯恩大学一个由二三十个在校大学生组成的翻译团队主要负责行动中海外物资采购的翻译工作。温州商学院老师姜赛是一位画家,作为宣传组的一员,她主要负责防疫科普漫画绘制等。
“目前像这样的志愿者我们有一千多人”倪考梦说道,“正是借助这些‘高能’又‘温暖’的年轻人的帮助,我们才得以又快又好的把物资支援运到一线”。
自1月26日开始至2月2日,146.73万只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39.37万只高级别医用口罩,16.81万只护目镜,1.8吨消毒液, 34.6万只手套……是他们的成绩。
如今,随着全国疫情形势发展,许多地区企业开始复工,“目前“驰援温州行动”进入了下一个阶段,物资援助已经不再是重点,助推地方疫后建设成为重心。”倪考梦说。2月6日起,心理关怀、法律援助、产业复兴、守护天使、以读攻毒和战“疫”纪实等小组陆续建立,开始为疫情中遭受痛苦和损失的个人和组织提供提供线上咨询和援助服务。
这一次疫情面前,作为浙江形势最严峻的地区,温州再一次将“不等不靠”这一沁润在骨子里的精神进行了诠释,全球各地的温州人,以各种方式互相联络,发动民间力量配合政府发起了城市自救。
《城市中国》083期《温州在哪——中等规模城市后发现代性图景》以温州为样本,讨论中等规模城市如何寻求突破。购买请点击 阅读原文
2月12号是第二个管控周的第四天,李豪杰作为单位第二疫情防控组人员之一前往工作地点轮班。走到街道设置的卡口,人们正在秩序井然地接受出行检查。
他拿出印有单位盖章的证明,走上大道,路上的车辆依旧零星。生活正在慢慢回复秩序,哪怕有再多的栏栅阻隔。离他家不远的早饭店,店门仍是紧闭的。前不久他孩子对他说:“糯米饭病了,糯米饭会好起来的……”
「疫·城·生活系列」
策划/崔国
编辑/潘晔+崔国
—
如果屏幕前的你有感兴趣的城市话题,
欢迎来信交流。
每一封信都将获得认真的对待。
email:cgcuiguo@urbanchina.com.cn
来信请附上话题名称、300字以内的解读,
并注明你拥有的素材。
—
内容合作联络 cgcuiguo@urbanchina.com.cn
其他对文章的意见和建议,或新奇有趣的话题问题,都欢迎您微信留言或邮件联络我们。
email:00urbanchina@urbanchina.com.cn
微博/ 豆瓣:城市中国
App:Appstore搜索 城市中国
官网:www.urbanchina.com.cn
长按二维码
购买电子版